日前,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10个实践模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向全省推广“内源式发展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模式”等10个具有代表性、参考性地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实践模式。
(东川红土地)
近年来,云南文旅凸显优势、赋能发力,许多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据统计,十年来,云南共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5700多个,完成乡村文化旅游投资1032.4亿元,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76个,建成贡山、福贡、泸水3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2012年至2021年,云南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从0.56亿人次增加到3.22亿人次、年均增长21.3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63.80亿元增加到1793.98亿元、年均增长23.74%。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
(阿者科 元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次《通知》推广的10个实践模式中,内源式发展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借助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优势,在阿者科村实施“阿者科计划”,通过全体村民参与的“内源式村集体主导”发展模式,盘活了村庄资源、带动了群众增收、促进了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阿者科乡村旅游热起来。
(国家级拉祜族芦笙舞 澜沧县文化馆供图)
“摆”出乡村旅游的春天——普洱市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模式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党建引领—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在老达保村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转变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大力开发民族歌舞表演等特色旅游资源,摆出了乡村旅游的“春天”。
(茶 吴再忠摄)
“三部曲”奏响乡村旅游“最强音”——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老寨子村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则充分发挥毗邻腾冲机场和高黎贡山“茶博园”4A级景区、热海5A级景区、司莫拉4A级景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在“花缘里”试点建设中奏好三步曲,不断激活农村“沉睡”资源,使“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有效破解农村发展中的“人、地、钱”问题,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助传统村落增色、村民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壮大。
10个实践模式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思路,围绕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助农增收。
(太和村紫马街传统村落 镇沅县文旅局供图)
据悉,今年以来,云南还通过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计划申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30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云南省将努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杨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