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传统的乡野集市,还是如今盛行的创意集市,总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人们探寻一番。集市,作为烟火气的代名词,除了本身具有的多元性,秩序性与流动性,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场域,引人入胜。
地处⻄南边陲的勐混镇(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每周一次的集市,汇集了来自周边村寨的少数⺠族,傣、哈尼、布朗族,将丰富多样的山野⻝材、服饰布料、农耕工具带到集市上交易。物产、⻛俗与人文,在这里定期上演,为每周一次的赶集日注入了可持续生命力,它是既定的仪式,也为驻足的旅行者提供生生不息的灵感源泉。
每周仅有一次的集市,让周六充满了期待。摊主们为了这一天,起早采集⻝材以确保其新鲜,也有人专程自驾70多公里,从景洪市区赶来,为了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勐混牛肉撒撇米线。勐混集市,就像一本凝聚了少数⺠族智慧的百科全书,来自不同⺠族的语言与服饰,手工艺,特产,草木虫⻥家禽,花材......琳瑯满目。
往往在最纯朴的现实场景里藏着古老的⺠间智慧,稍加留意你会发现:那些被收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宝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傣族纹身习俗,勐混乡傣族竹编工艺,哈尼族服饰制作技艺,傣族“喃咪”、“酸笋”、“⻘苔”系列菜品制作技艺,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非遗记忆 | 竹编工艺
非遗记忆 | 傣族文身
手工藤编箩筐,背篓,凉席,⻥篓,簸箕,提篮,蒲扇,汇聚了当地人的手工技艺。僧侣们三三两两骑着摩托着穿行而过,穿着艳丽且服饰统一的妇女们,在布料摊前挑选下一次集体出行时要准备的服饰,一大早就有烧烤摊飘来阵阵香气,好奇的旅行者用镜头记录下乡村烟火气,有秩序的集市美感在农夫的吆喝声中勾勒出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
勐海因海拔、土壤、气候等复杂的地理优势,孕育了当地漫天遍野的⻝材,农夫将山野间最新鲜的野菜瓜果采集到早市上,从街头到街尾有序排列开来,似乎让人嗅到了从泥土中吐露的芬芳,而这些便是这片土地留给人们最丰盛的馈赠。
⻝物,讲究在地、时令与新鲜。在勐混集市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材,被当地人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制作出可口的美⻝,比如较常⻅的:舂、包烧、凉拌等方式。糯米,除了可以做成大家比较熟知的菠萝饭、竹筒饭之外,还有在勐混集市上较为常见的「豪糯索」,是用糯米、糖、芭蕉叶包裹制作而成,是傣族节日佳品。
| 舂,就对了
最让人惦记的舂鸡脚,就是用最常见、最简单的方式——舂,制作而成。说简单,其实这是苦力活,需要将⻝材和各种佐料(小米辣、大芫荽、花生碎等)放在石臼或钵里不停敲打直至捣碎,馋人的滋味就在这简单重复的动作中溢出。
| 春吃百花、野菜
树番茄,海船,芭蕉花,南瓜花,白花,酸笋,苦果,刺五加,水香菜,⻘苔......从山野到餐桌,无需复杂的烹饪方式,就能享用到时令鲜味。酸甜苦辣,开启味觉的奇妙之旅。
向左滑翻阅更多
《花》
荷花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
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
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 汪曾祺
| 夏吃百果:万物皆可蘸
随手摘来的水果,蘸上傣家蘸料,想象入口的酸爽真令人垂涎三尺。干蘸料是精髓,其制作过程也挺讲究,将干小米辣烧至半焦,香气喷鼻时捣碎至粉末状,掺杂盐和蒜末即可,酸芒果、酸木瓜、橄榄、木奶果、多依果、野生无花果都可蘸着吃。
多依果、橄榄
木奶果、野无花果
| 独爱:这碗勐混牛肉撒撇米线
赶到集市的第一件事,先去购买本地⻩牛肉,肉摊老板会热心地赠送苦肠(记得让老板帮忙将牛肉切片),随后去米线店⻔口跟当地老人购买现炸的牛皮,再将事先切好的牛肉和苦肠带到米线店进行加工,一碗热腾腾的米线上桌后,夹两筷新鲜的薄荷叶,挤上柠檬汁,浇上煮好的撒撇牛肉汤,配着油炸牛皮,总算可以品尝美味了。接下来,就交给味蕾去享受吧!
| 勐海烤鸡、勐海铁板烧
从传统傣家宴到街头烧烤,勐海烤鸡一直是人们赞口不绝的本地美⻝之一,生⻓在深山茶林中的茶花鸡,烤至外皮金⻩,皮脆肉嫩,香味扑鼻,辅以秘制蘸料,口感极佳。夜幕降临,勐海老街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本地人闲暇之余话家常的铁板烧美⻝街开始热闹起来,包烧米干、柠檬烤⻥、烤牛肉......地方美⻝让旅行又多了一个值得期待的理由。
赶集,这种传统的集会方式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拥有了一种连接与默契,语言交流的障碍只需一个微笑就可以轻松化解。⻝材本身给人带来味觉的愉悦与赶集的仪式感,在无形中弥补了体验的缺失和感知的麻木。
“
来源:勐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