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把旅游扶贫作为全县“三坚持、五着力”工作思路重点内容提上发展日程,纳入“13662”精准扶贫体系,实施“旅游经济开发带动扶贫”工程。
按照“田入股,房入会,农特产品入市,文化入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红河县龙玛村将全村农户全部吸纳进合作社,通过“明白人、带头人”引领,规范做好全村旅游接待的各项事项,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据了解,龙玛村全村有农户71户357人,均为哈尼族,2016年全村仍有建档立卡户19户,贫困人口79人,贫困发生率26.8%,占全村总人口的22.1%。全村有耕地421.00亩,人均耕地1.18亩;有林地250亩。村落海拔1680 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7℃,年降水量1485.3毫米。
《阿扎河之夏》
龙玛村位于宝华镇旅游环线,交通运输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村子背靠高高的落恐尖山,面向撒玛坝万亩梯田。村子四周环绕着青翠的森林和如诗如画的梯田,村中有历经沧桑的古龙树,清清的泉水从村中涌出,村落建筑是典型的哈尼族建筑,村容整洁,民风醇朴,其最大特点是村庄民房错落有致,站在每户村民家的阳台上,梯田可尽收眼底,更可近距离与梯田亲密接触,是游客看日出、观云海、赏梯田的理想之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较大。
康藤开业
2016年起龙玛村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打造,坚持以房入会、田入股、文化入景、农特产品入市“四入”为具体的做法和措施,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旅游兴村与精准扶贫“双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4年至2017年脱贫7户29人,2018年脱贫9户36人,2019年剩余的3户14人,实现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三年三级跳跃。
《悦动的音符》李汉民 摄
据了解,红河县在推进龙玛村乡村旅游发展上采取以点带面,连片推进的措施,总结以往旅游特色村重基础设施建设、轻要素培育的偏颇,把龙玛村作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试点村加以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要素培育并重,探索乡村旅游富民新途径。
政府投入做好基础设施
县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共投资250万元对龙玛村进行规划建设。实施立面改造民房60户,铺设村内主街道和相会路青石板5000平方米,改造污水管网1100米,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00平方米、民族小广场700平方米、磨房200平方米、相会台等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采取农业扶持助推旅游业
投入产业到户资金60万元,扶持龙玛村发展发放桃子23亩、生猪28头、鸡苗1080只、蛋鸭2000只、樱桃670余棵、鱼苗1500斤、泥鳅60万尾,为乡村旅游农家体验打下基础。
通过“四入”途径实现旅游合作社村民全覆盖
组建旅游合作社,秉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田入股,房入会,农特产品入市,文化入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将全村农户全部吸纳进合作社,通过“明白人、带头人”引领,规范做好全村旅游接待的各项事项,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此外,通过“四入”(即以“房入会”参与客栈经营创收、以“田入股”参与特色养殖分红、以“文化入景”吸引游客拉动消费获利、以“农特产品入市”提高附加值增收)精准措施,多渠道创新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8年龙玛村以“房入会”参与客栈经营创收,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上百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82人;以“田入股”参与特色养殖分红,实现土地入股收入48.92万元,每户平均分红0.73万元;以“文化入景”吸引游客拉动消费获利,举办了“开秧门”、“村长有请”等大小活动67次,村民参加表演1024人次,为群众增加旅游收入11.5万元;以“农特产品入市”提高附加值增收,421亩耕地种植出来的9.05吨梯田红米已经供不应求,增加了农产品产值54.3万元,户均增收0.78万元。
康藤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龙玛村知名度不断提升,村内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前来龙玛村旅游的各地人员不断增多,合作社社员自家田地的食材已供不应求,进而带动了其他种养殖户的销售。同时,用工需求不断增多,解决了一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本村文艺队人员不足时也时常请周边村寨的助阵。村民的素质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
(来源:红河县文旅局)